宝宝发烧后出冷汗可能由体温调节失衡、退热药物作用、感染未完全控制、脱水、低血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监测体温、观察精神状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后体温骤降时可能出现代偿性出汗。建议保持室温22-24℃,避免包裹过厚衣物,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时需避开胸腹部位。
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降温作用,服药后1-2小时可能出现大量排汗现象。需注意观察是否伴随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循环不良表现。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在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时,可能出现体温波动伴冷汗。如幼儿急疹患儿热退后出现玫瑰色皮疹,或尿路感染患儿存在排尿哭闹等症状。
发热时机体水分蒸发加快,未及时补液可能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前囟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母乳。
长时间发热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婴幼儿肝糖原储备有限易引发低血糖反应。冷汗伴随震颤、嗜睡时应立即喂食含糖食物,必要时检测指尖血糖。
发热患儿护理需注意维持室内空气流通,衣着选择纯棉透气材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准备米汤、苹果泥等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可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退热药,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出现持续嗜睡、抽搐、呕吐咖啡样物或皮疹压之不褪色等表现时,需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剧烈活动直至体温稳定72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