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湿热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中医调理、预防感染等方式改善。湿热腹泻通常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脾胃虚弱、气候变化、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引起。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哺乳,母亲需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应暂停高纤维、高糖食物,改为米汤、稀粥等易消化流质。避免生冷瓜果和乳制品,减轻肠道负担。
腹泻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每日需50-100毫升补液,每次腹泻后补充10毫升/公斤体重。观察小便量和精神状态,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需及时就医。
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调节菌群平衡。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服药需间隔2小时,避免影响药效。
湿热型腹泻可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配合小儿推拿手法如清大肠经、摩腹等。艾灸神阙、足三里等穴位能温阳健脾。中药敷脐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注意奶瓶餐具消毒,处理粪便后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可接种疫苗。保持居室通风干燥,及时更换尿布预防红臀。
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夜间着凉。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选择棉质透气衣物。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变化,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步增加辅食种类,从米粉、苹果泥等低敏食物开始,每3天引入一种新食物。适当补充锌元素能缩短病程,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摄入。建立规律的进食时间,避免过度喂养造成脾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