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发人群主要有肝硬化患者、长期饮酒者、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以及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者。
肝硬化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的主要原因,肝脏纤维化使血流阻力增加,迫使血液通过食管胃底静脉回流,长期高压状态易引发静脉曲张。这类患者需定期接受胃镜检查,必要时采用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酒精性肝病会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损害肝脏代谢功能,间接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戒酒是首要干预措施,同时需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肝功能。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和再生结节形成,终进展为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降低静脉曲张发生风险。
先天性门静脉畸形或血栓形成等疾病可直接造成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同样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β受体阻滞剂可辅助降低门脉压力。
既往发生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血管壁结构已遭破坏,再出血概率显著增高。这类人群需长期服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并每6个月复查胃镜。
高危人群应保持低盐软食,避免坚硬、辛辣食物刺激血管;适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散步可改善肝脏微循环;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计数;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征兆需立即就医。肝硬化患者需特别注意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清蛋白,减少氨的产生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