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压药物治疗、利尿剂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通常由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心脏负荷过重、心肌重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果及全谷物比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戒烟限酒可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外周阻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改善心肌重构,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并调节心律。需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轻度液体潴留患者,袢利尿剂对中重度水肿效果显著。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预防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联合补钾药物或含钾丰富食物如香蕉、橙汁等可减少。
硝酸酯类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肼苯哒嗪可直接松弛动脉平滑肌。可能出现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初始用药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禁止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联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合并严重冠脉病变者,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术针对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心功能状态,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并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需建立每日血压监测习惯,晨起空腹测量前静坐5分钟。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运动建议选择太极拳等低冲击项目,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心绞痛。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每3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