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非必须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择期手术干预。
1、药物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发作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可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解痉镇痛药物缓解症状。常用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等,需配合禁食、胃肠减压等支持治疗。此方法适用于炎症局限、无化脓或穿孔并发症者,但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穿刺引流治疗:
针对高龄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该方法能快速降低胆囊内压力,缓解急性炎症,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术后需保留引流管并持续冲洗,同时联合抗生素治疗。
3、腹腔镜手术:
对于发作72小时内且无严重并发症者,优先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中需评估胆管解剖情况,若发现胆总管结石需同期处理。术后24小时即可恢复流质饮食。
4、开腹手术:
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时,需急诊开腹手术。传统开腹术野暴露更充分,便于处理复杂病变和腹腔冲洗。术后需放置腹腔引流管,密切观察胆汁渗漏等并发症。
5、择期手术干预:
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建议在发作后6-8周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此时炎症水肿消退,手术难度降低,可减少胆管损伤风险。术前需复查超声评估结石位置及胆管状况。
急性期应严格禁食油腻食物,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推荐食用清蒸鱼、嫩豆腐等易消化蛋白,避免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有无残余结石或胆管扩张。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