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个月宝宝支气管炎可通过雾化治疗、拍背排痰、环境调节、母乳喂养、医疗监测等方式干预。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喂养不当、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雾化治疗:
支气管炎患儿常存在气道痉挛和分泌物增多,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可缓解气道痉挛,生理盐水雾化能稀释痰液。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用雾化器,治疗期间观察有无面色潮红、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
2、拍背排痰:
采用空心掌从背部由下向上轻叩,每次持续5-10分钟,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拍背可促进气道分泌物松动,配合体位引流效果更佳。注意避开脊柱和肾脏区域,力度以不引起患儿哭闹为宜。
3、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避免粉尘、宠物毛发、香水等刺激物接触。使用空气净化器需定期更换滤芯,加湿器需每日清洗防止霉菌滋生。
4、母乳喂养:
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能增强婴儿呼吸道防御能力。按需哺乳保证摄入量,喂养时抬高头部15-30度防止呛奶。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
5、医疗监测: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有无鼻翼煽动或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若出现发热超过38℃、奶量下降50%、呼吸频率>60次/分钟需立即就医。早产儿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更易进展为肺炎。
护理期间避免带婴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有呼吸道症状时需佩戴口罩。每日测量体温3次,记录进食量和大小便情况。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勤换洗,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恢复期可适当增加俯卧时间促进肺部分泌物排出,但需在清醒状态下专人看护。如咳嗽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喘息声,需复查排除气道异物或先天性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