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通常需要进行血压监测、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
1、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是妊娠期高血压诊断和管理的基础检查。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以评估血压水平的变化,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前需静坐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和剧烈活动。
2、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主要检测尿蛋白含量,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可发展为子痫前期。检查时应留取清洁中段尿,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3、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评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这些变化可能提示疾病严重程度。检查结果异常时需要密切监测,防止并发症发生。
4、肝肾功能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出现HELLP综合征。定期检查有助于评估疾病对重要器官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5、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和胎盘功能。通过测量胎儿大小、羊水量、脐动脉血流等参数,可以判断胎儿宫内状况。检查结果异常时需要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考虑终止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除定期进行上述检查外,还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控制钠盐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供给。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按时复诊,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通过规范的检查和科学的管理,大多数妊娠期高血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