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上腹部疼痛三个典型症状。急性胃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头晕、乏力、心悸等失血表现,需立即就医处理。
1、呕血
呕血是急性胃出血直观的症状,血液可能呈鲜红色或咖啡渣样。当胃内出血量较大时,血液与胃酸混合后经呕吐排出,颜色会因血红蛋白被胃酸氧化而变暗。患者呕吐物中若含有血块,往往提示出血速度较快。呕血后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前兆,此时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并尽快送医。
2、黑便
黑便表现为柏油样黏稠发亮的黑色粪便,是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被消化的结果。当胃出血量达到50毫升以上时即可出现黑便,若出血量较少可能仅表现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持续黑便可能伴随腥臭味,严重者可因失血导致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出现活动后气促等贫血症状。
3、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持续绞痛或灼痛常见于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偏右侧。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的出血可能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部分患者疼痛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正比,需警惕无痛性大出血风险。疼痛发作前常有暴饮暴食、饮酒等诱因,疼痛缓解或加重均不能作为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的依据。
急性胃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进食饮水直至医生评估。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渐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过热食物。建议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愈合情况,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出现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时可适当补充含铁食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