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肺炎可能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建议家长做好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1、病原体传播
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性肺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性较弱,但仍需避免密切接触。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应定期消毒,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需及时洗手。
2、易感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早产儿、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婴幼儿更易被传染。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传播。流行季节应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防护。建议适龄儿童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
3、传染期管理
发热期间及咳嗽症状明显时传染性强,此时应居家隔离。体温恢复正常48小时后传染性降低,但完全康复前仍需注意防护。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细菌性肺炎传染性显著下降,但病毒性肺炎需更长时间。
4、环境消毒
患儿居住房间应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部位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衣物、床单等可用60℃以上热水清洗。紫外线消毒时需确保无人状态下进行,避免眼睛和皮肤暴露。
5、护理要点
家长护理时应佩戴口罩,处理患儿分泌物后立即洗手。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观察其他家庭成员是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患儿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纸巾需密封丢弃。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可使用加湿器但需每日清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如出现呼吸费力、口唇发绀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定期随访胸片检查,确保病灶完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