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可分为5期,诊断需结合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综合评估。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主要有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静息期)、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Ⅴ期(肾衰竭期)。
1、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此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脏体积增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病情进展。需通过肾小球滤过率检测和肾脏超声辅助诊断,治疗以严格控制血糖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
2、Ⅱ期:静息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仍高于正常,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或间歇性增高。肾脏病理可见基底膜增厚等早期损害,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诊断需重复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治疗需在控糖基础上限制蛋白质摄入,可配合阿卡波糖片等药物延缓进展。
3、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此期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轻度水肿、乏力,尿液检查可见微量白蛋白尿。确诊需3次以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治疗需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保护肾功能。
4、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此期出现显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患者常见高血压、贫血、明显水肿,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需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治疗需联合降压、利尿等措施,可选用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5、Ⅴ期:肾衰竭期
此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进入尿毒症阶段。患者出现严重水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血肌酐明显升高。需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替代治疗,必要时考虑肾移植。可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贫血。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白等。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适度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出现泡沫尿、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肾内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