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宫腔镜手术、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和机器人辅助手术。
1、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式,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可直观观察盆腔内异位病灶并进行切除或烧灼。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轻中度病灶及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术后可能伴随短暂腹胀或肩部放射痛,需预防感染和粘连。常见适应证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粘连等表浅病灶。
2、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适用于病灶广泛或合并严重盆腔粘连的重症患者,通过腹部切口直接暴露手术视野,可清除深部浸润病灶。该方式对肠道、输尿管等复杂解剖部位病变处理更,但创伤较大且恢复期较长。术后需加强切口护理,警惕肠梗阻等并发症。多用于复发病例或腹腔镜难以处理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3、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手术主要针对子宫腺肌病或宫腔内病灶,经阴道置入宫腔镜进行病灶切除或子宫内膜消融。该术式可保留子宫结构,适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或合并不孕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子宫穿孔或水中毒等风险,需严格监测电解质平衡。对局限型子宫腺肌病和宫腔粘连效果显著。
4、超声引导介入治疗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包括囊肿穿刺硬化术和病灶射频消融术,在影像引导下定位并破坏异位病灶。该方式创伤极小且可重复操作,适合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需注意避免邻近器官热损伤,术后定期复查评估。多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保守治疗。
5、机器人辅助手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通过机械臂系统实现更精细的操作,特别适合深部浸润病灶的分离。其三维视野和震颤过滤功能有助于保护重要神经血管,但设备成本较高。术后护理与常规腹腔镜相似,需关注trocar穿刺部位愈合情况。适用于直肠阴道隔、输尿管等复杂部位病变。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1-2个月,规律随访监测复发迹象。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疼痛持续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复诊,合并不孕者可考虑术后辅助生殖技术。长期管理需结合药物抑制病灶复发,如口服短效避孕药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