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肾病可能引起高血压,主要危害包括肾功能损害、尿路感染、肾积水等。梗阻性肾病是指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引发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
1、肾功能损害
尿路梗阻会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长期梗阻可能引起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终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需通过解除梗阻、控制血压等措施延缓肾功能恶化。
2、尿路感染
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引发肾盂肾炎或膀胱炎,表现为发热、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感染可能诱发脓毒血症,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治疗,并解除梗阻。
3、肾积水
梗阻导致尿液在肾盂积聚形成肾积水,可能引起腰部胀痛、腹部包块。长期积水会压迫肾实质,造成不可逆损伤。轻度积水可通过留置输尿管支架缓解,重度积水需手术解除梗阻。
4、高血压
肾实质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引发肾性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使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同时处理原发梗阻。
5、电解质紊乱
梗阻可能影响肾脏调节功能,导致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患者需限制高钾食物摄入,严重时需静脉用药纠正,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等。
梗阻性肾病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避免憋尿。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超声,观察梗阻解除后恢复情况。出现腰痛加剧、无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