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调整降糖药物、监测血糖、就医处理、预防复发等方式应对。低血糖通常由药物过量、进食不足、运动过量、肝肾功能异常、胰岛素瘤等原因引起。
1、进食含糖食物
立即进食15-20克快速升糖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含糖饮料或糖果。避免选择高脂肪食物延缓糖分吸收。进食后15分钟复测血糖,若仍低于3.9mmol/L需重复补充。建议随身携带急救糖源,家长需为孩子准备便携式葡萄糖凝胶。
2、调整降糖药物
与医生沟通是否需要减少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剂量。长效胰岛素可调整为中效剂型,阿卡波糖片等α-糖苷酶抑制剂引起的低血糖需静脉注射葡萄糖。记录低血糖发生时间与用药关系,家长需定期复核儿童患者的用药记录。
3、监测血糖
发作后需连续监测血糖3天,重点关注夜间及餐前数值。动态血糖监测仪可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者应提高监测频率,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4.5-10mmol/L。
4、就医处理
出现意识障碍时立即送医,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严重者可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笔,住院患者需建立葡萄糖输液通道。排查胰岛素瘤需做72小时饥饿试验,肝衰竭患者需调整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治疗。
5、预防复发
制定个性化控糖方案,运动前检测血糖并补充碳水。睡前血糖低于5.6mmol/L需加餐,酒精摄入需与食物同服。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可减少夜间低血糖风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低血糖应急预案,家属需掌握急救方法。定期评估用药方案,避免过度严格控糖。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全谷物作为主食,运动时携带血糖仪和糖块。每年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包括神经病变和肾功能评估。出现反复低血糖需完善胰腺CT和内分泌激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