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乙型流感病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乙型流感病毒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给周围人群,飞沫中的病毒可在空气中短时间悬浮,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接触传播也是重要途径,当健康人群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病毒可能进入体内引发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传播风险更高,学校、养老院、医院等场所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感染者在发病前1天到症状出现后5-7天都具有传染性,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的排毒期可能更长。
预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完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洁双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使用后立即丢弃并洗手。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居家休息,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必要时及时就诊。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更应加强防护措施。
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适当休息,多饮水,保持营养均衡。密切接触者应注意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医疗机构应做好感染控制工作,防止院内传播。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