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属于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可能与感染、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消化内科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早期症状常表现为腹痛、腹胀等消化道不适。消化内科可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评估炎症程度,并排除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相似疾病。若确诊为轻度肠系膜脂膜炎,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同时配合低脂饮食调整。
2、普外科
当肠系膜脂膜炎进展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转至普外科处理。外科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腹腔镜探查或开腹手术,切除坏死脂肪组织或解除肠管粘连。术后可能需继续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并长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对于合并腹部包块的患者,外科干预能有效缓解压迫症状。
肠系膜脂膜炎患者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鱼等。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腹痛。若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排便习惯改变,须立即复诊。定期复查腹部CT或超声能帮助医生评估脂肪组织炎症吸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