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常见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肝功能评估等。肝癌早期诊断对提高治果至关重要,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肝癌诊断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甲胎蛋白是肝癌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肝癌风险。血液检查还可发现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癌相关表现。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增强CT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血管侵犯情况。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背景下的早期肝癌检出率较高,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必要时可进行血管造影评估肿瘤血供特点。
3、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对于无法进行穿刺的高风险患者,可考虑腹腔镜或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病理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特征综合判断。
4、肿瘤标志物
除甲胎蛋白外,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等标志物可提高肝癌诊断准确性。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标志物动态监测对评估治果和预测复发具有重要价值。但需注意某些良性肝病也可能导致标志物轻度升高。
5、肝功能评估
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系统可量化评估肝功能储备,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肝功能评估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对于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肝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肝癌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和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注意饮食卫生、控制体重,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肝癌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