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性高血压通常可以,具体取决于病因和治疗时机。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解除肾动脉狭窄后,多数患者血压可恢复正常。若已出现不可逆的肾实质损害,则需长期药物控制。
肾动脉狭窄是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早期确诊并接受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血压改善率较高。年轻患者因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的狭窄,概率更高。治疗需结合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狭窄部位和程度,由心血管外科或介入科医生评估手术方案。
部分患者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球硬化,即使解除血管狭窄,肾功能也无法完全恢复。这类患者需持续使用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片等。合并代谢异常者还需配合低盐饮食和体重管理。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有助于评估预后。
建议患者尽早就诊专科,完善肾动脉超声或CT血管造影。术后需定期复查血压及肾功能,避免高脂饮食和吸烟等危险因素。若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血压波动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