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化疗后常见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可能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手脚麻木等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1-3种不良反应,但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1、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外周血细胞数量下降。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降低,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牙龈出血等症状。医生可能根据血常规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或蔗糖铁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治疗,同时建议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2、消化道反应
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黏膜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或便秘。急性呕吐多发生在给药后24小时内,延迟性呕吐可持续数天。医生常会预防性使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等止吐药物,配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饮食上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
3、神经毒性
部分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遇冷时症状加重。症状多为可逆性,停药后逐渐缓解。治疗期间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避免接触冷水或金属物品。若出现持物不稳等运动障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方案。
化疗期间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发热超过38℃应及时就医。保持每日2000-2500毫升饮水量促进药物代谢,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改善体能,但避免过度劳累。所有症状处理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化疗方案或服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医生会根据耐受性动态调整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