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护理需注意保持管路通畅、预防感染、监测营养状况、观察并发症及规范操作流程。
1、管路维护
每日检查鼻饲管固定位置是否松动或移位,避免脱出。使用前用温水冲洗管道防止堵塞,每次注食前后需用20-30毫升温水脉冲式冲管。注意管道有效期,硅胶管通常需每月更换,聚氨酯管可留置更久。发现管道扭曲、破损或连接处漏液应及时处理。
2、感染防控
操作前严格洗手,注食器具每日消毒。鼻部固定处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观察皮肤有无红肿溃烂。营养液现配现用,开封后冷藏不超过24小时。胃内残留量超过100毫升时应暂停灌注,防止反流误吸。出现发热、腹泻等感染症状需立即就医。
3、营养管理
根据医嘱控制灌注速度,一般50-100毫升/分钟,温度保持38-40℃。记录每日出入量,定期检测电解质和肝功能。营养液浓度应从低到高逐步适应,出现腹胀腹泻需调整配方。长期鼻饲者需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防止便秘。
4、并发症观察
关注呕吐、呛咳等误吸征兆,灌注时抬高床头30-45度。监测电解质紊乱表现如肌无力、心律失常。定期检查鼻腔黏膜损伤、食管炎或胃出血症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防止高渗性昏迷。
5、操作规范
注食前确认管道在胃内,可通过抽吸胃液或听诊注气音判断。药物需碾碎溶解后单独灌注,避免与营养液混合。灌注后保持体位30分钟以上。记录灌注时间、种类和量,定期评估营养状态。护理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鼻饲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根据耐受情况逐步调整营养液配方和灌注量,定期复查营养指标。注意心理疏导,帮助适应鼻饲状态。出现持续呕吐、剧烈腹痛或管路脱出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长期鼻饲患者建议每3个月更换管路,并接受营养师随访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