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体检测、腹腔镜检查等方式确诊。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等,需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诊断盆腔炎的基础手段,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子宫压痛、附件区增厚或包块。宫颈举痛是盆腔炎的典型体征,同时可能观察到宫颈充血、脓性分泌物。检查时需注意排除其他妇科急症如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也可能升高。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提示感染存在。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炎症程度和指导治疗。
3、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病变。对于复杂病例,CT或MRI可进一步评估炎症范围及并发症,如发现输卵管积脓、盆腔脓肿等需考虑住院治疗。影像学检查对鉴别卵巢肿瘤、阑尾炎等疾病有重要价值。
4、病原体检测
宫颈分泌物培养或核酸扩增试验可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常见病原体。对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无效的盆腔炎,需进行厌氧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有助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覆盖常见致病菌。
5、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是诊断盆腔炎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输卵管充血、水肿及盆腔粘连程度,同时可进行脓液引流和粘连松解。适用于诊断不明确、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疑似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术后需继续足疗程抗生素治疗防止复发。
确诊盆腔炎后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噻肟钠、甲硝唑等。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日常注意会阴清洁,避免盆浴和阴道冲洗。急性期卧床休息,下腹热敷可缓解疼痛。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忌辛辣刺激。定期复查至症状完全消失,预防慢性盆腔痛和不孕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