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切除术后半个月出现腹泻可能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药物、肠道菌群失调或继发感染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停用可疑药物或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胃肠功能紊乱
息肉切除手术可能对胃肠黏膜造成刺激,导致消化吸收功能暂时性减弱。术后过早进食高脂、辛辣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表现为腹泻伴腹胀。建议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生冷刺激饮食。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脱水表现需就医。
2.抗生素相关腹泻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水样便。可遵医嘱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等益生菌制剂。如腹泻每日超过5次或伴发热,需排查艰难梭菌感染可能。
3.饮食不当
过早恢复常规饮食或摄入乳制品、高纤维食物可能刺激未完全修复的胃肠黏膜。术后2周内应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限制粗纤维摄入。可尝试口服蒙脱石散缓解症状,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
4.继发感染
创面未完全愈合时若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出现腹泻伴腹痛、发热。需检查血常规和粪便常规,确诊后可选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出现黏液脓血便或持续高热提示需急诊处理。
5.其他并发症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与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相关,表现为腹泻伴呕血、剧烈腹痛。需立即行胃镜复查,必要时接受止血夹闭术或外科手术干预。术后常规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可降低此类风险。
术后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可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若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或症状持续1周未缓解,需复查胃镜评估创面愈合情况。恢复期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有助于黏膜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主治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