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类型。糖尿病可分为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
1.发病机制:
一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二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有关,早期表现为胰岛素相对不足。遗传因素在二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肥胖、缺乏运动等环境因素也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2.发病年龄:
一型糖尿病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起病急骤。二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隐匿,很多患者在体检时才发现血糖升高。近年来二型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
3.临床表现:
一型糖尿病患者常出现明显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二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或伤口不易愈合等非特异性症状。
4.治疗方案:
一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也需要胰岛素治疗。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
5.并发症风险:
两种类型糖尿病都可引起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但二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建议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神经病变评估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