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关节症状观察、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评估及排除诊断法进行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痛、晨僵及活动受限,需结合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1、关节症状观察
早期典型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或腕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关节肿胀呈梭形,可能伴随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症状反复发作且逐渐累及更多小关节,如足趾关节。患者日常活动如握拳、拧毛巾时疼痛加重。
2、血液检查
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重要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结果支持诊断。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常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贫血或血小板增多。需注意约30%患者血清学检查呈阴性,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3、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进展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及骨质侵蚀。超声或磁共振能更早发现滑膜增生和骨水肿。影像学动态随访有助于评估疾病进展程度和治果。
4、临床评估
采用疾病活动度评分标准评估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患者整体评价及炎症指标。功能状态通过健康评估问卷量化。医生会检查关节畸形程度如天鹅颈样变形、尺侧偏斜等特征性改变。
5、排除诊断法
需鉴别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关节且无晨僵,痛风常表现为单关节突发剧痛。血清尿酸检测、HLA-B27基因筛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后,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关节受凉和过度劳累。饮食宜选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抗炎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饮食。适度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严格遵医嘱使用抗风湿药物并定期复查,出现发热或关节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