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C3伴糜烂属于较严重的慢性胃炎阶段,存在癌变风险,需及时干预治疗。该病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饱胀感、反酸及贫血等。
萎缩性胃炎C3表示胃黏膜萎缩范围超过胃窦部,累及胃体中部,伴随糜烂提示局部黏膜损伤加重。这一阶段胃腺体减少明显,胃酸分泌功能显著下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需通过胃镜活检明确病理分级。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其产生的毒素会持续破坏胃黏膜屏障。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酗酒会加速病情进展,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壁细胞抗体攻击则会导致胃体部弥漫性萎缩。
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属于明确癌前病变。当出现进行性消瘦、呕血、黑便或腹部包块时,需警惕癌变可能。遗传因素如CDH1基因突变者癌变概率显著增高,此类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胃镜。合并重度异型增生者可能需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
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四联包含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日常需避免腌制、烟熏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定期监测胃蛋白酶原比值和胃泌素水平。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并多点活检,发现高级别瘤变时应考虑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