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能由关节软骨退变、肥胖、关节损伤、遗传因素、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通过减轻体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关节软骨退变
关节软骨退变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变薄,失去弹性和缓冲作用,导致关节面直接摩擦。这种退变可能与关节液分泌不足、软骨细胞修复能力下降有关。患者常出现上下楼梯时疼痛、久坐后站立困难等症状。临床常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等药物保护软骨,严重时需关节镜清理术。
2、肥胖
体重超标会增加膝关节负荷,加速关节软骨磨损。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承重压力会增加3-4倍。肥胖者常伴有代谢异常,可能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加重关节损伤。这类患者需通过低热量饮食、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配合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缓解症状。
3、关节损伤
运动创伤、交通事故等外力作用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或骨折,破坏关节稳定性。未及时治疗的损伤会改变关节力学结构,加速软骨退化。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表现为关节肿胀、交锁感。急性期需制动休息,后期可尝试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关节润滑,必要时行半月板修复术。
4、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COL2A1等基因突变,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异常,使软骨更容易发生退变。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往往较早,可能累及多个关节。这类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早期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软骨保护剂,配合脉冲射频等物理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5、长期劳损
重体力劳动、长期蹲跪等重复性动作会使关节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建筑工人、农民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表现为劳作后疼痛加重。改善工作姿势、使用护膝等辅助器具可减少损伤,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合并畸形者可能需要截骨矫形手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避免爬山、爬楼梯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日常可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锻炼等康复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鱼等,超重者需控制总热量摄入。寒冷季节注意关节保暖,疼痛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症状。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关节畸形,建议及时就诊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