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腹水穿刺、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等。肝腹水多由肝硬化、肝癌或心力衰竭等疾病引起,明确病因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合成、代谢及解毒功能。肝硬化患者常出现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而转氨酶异常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该检查有助于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可直观显示腹腔内积液量、肝脏形态及门静脉血流情况。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脾脏肿大,同时能鉴别腹水是否合并腹腔内占位性病变。超声引导下穿刺可提高腹水抽吸的性。
3、腹水穿刺
腹水穿刺抽取腹腔积液进行生化、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测,是鉴别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关键。通过检测腹水中的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可区分肝硬化性腹水与感染性或肿瘤性腹水。细菌培养能明确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
4、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脾功能亢进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等异常。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常伴有脾脏肿大,进而引发血细胞破坏增多。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在侵入性操作前评估。
5、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该检查结果对评估出血风险及指导腹水穿刺等有创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肝腹水患者应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2克,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品、加工食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但肝性脑病患者需控制蛋白摄入量。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压骤增,休息时采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若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