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方式缓解。小儿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性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小儿肺炎的常见原因,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有关,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有痰、呼吸频率增快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2.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小儿肺炎,多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干咳、喘息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患儿水分摄入。
3.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持续低热、咽痛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颗粒,疗程通常较长。家长需注意患儿有无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咳嗽。
4.吸入性因素
婴幼儿呛奶、误吸异物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表现为突发呛咳、面色青紫、呼吸窘迫等症状。需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灌洗,使用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预防继发感染。家长喂养时应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卧位进食。
5.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营养不良患儿因免疫力低下易发生重症肺炎,可能合并气胸、脓胸等并发症。除规范抗感染治疗外,可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严重时需机械通气支持。家长应定期监测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按时接种肺炎疫苗。
小儿肺炎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可适量摄入瘦肉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每日开窗通风2-3次,维持适宜温湿度。病情稳定后可进行温和的呼吸训练,如吹纸条游戏。若出现嗜睡、拒食、呼吸超过50次/分钟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