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之一。肺癌按组织学分类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
肺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腺体细胞,多发生于肺外周部位,早期症状隐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或呼吸困难。其发生可能与长期吸烟、二手烟暴露、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有关,但部分不吸烟人群也可能患病。肺腺癌在女性及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已发现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突变,为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诊断需结合胸部CT、支气管镜活检或经皮肺穿刺等检查,病理免疫组化可明确分型。
肺癌作为统称涵盖所有肺部恶性肿瘤,而肺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法。相比其他亚型,肺腺癌对传统化疗敏感性较低,但靶向药物选择更多。晚期肺腺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匹配靶向药可显著延长生存期,如吉非替尼片针对EGFR突变、克唑替尼胶囊针对ALK融合等。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方案,术后可能需辅助化疗或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也为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预防肺癌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减少厨房油烟和职业粉尘接触,高危人群建议定期低剂量CT筛查。肺腺癌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适度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咳嗽、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所有治疗方案均须在肿瘤科医生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