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可能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药物刺激、感染等因素引起,部分患者病情较轻,部分可能发展为重症胰腺炎。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1、胆道疾病
胆结石或胆道感染可能导致胆汁反流至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患者常伴有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医生可能开具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缓解胆道梗阻,严重时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解除阻塞。
2、酗酒
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促使胰酶异常激活。这类患者需严格戒酒,急性期需静脉营养支持。医生可能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胰液分泌。
3、高脂血症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超过5.6mmol/L时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患者需低脂饮食,配合非诺贝特胶囊等降脂药物。急性发作时可通过血浆置换快速降低血脂浓度。
4、药物刺激
硫唑嘌呤片、雌激素类药物可能诱发药源性胰腺炎。出现腹痛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医生可能改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抑制炎症反应,配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肠黏膜。
5、感染因素
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能波及胰腺。除抗病毒治疗外,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细菌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镇痛。
胰腺炎患者恢复期需保持低脂清淡饮食,逐步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定期复查血淀粉酶、脂肪酶及影像学检查,监测胰腺功能。重症患者出院后需长期随访,警惕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返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