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主要分为5种病理亚型,包括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和实性型。肺腺癌是肺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其分类基于肿瘤细胞的生长模式和形态特征,不同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存在差异。
1、贴壁型
贴壁型肺腺癌的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保留原有肺结构。这类亚型通常生长缓慢,侵袭性较低,早期发现时预后较好。贴壁型可能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手术切除后复发概率相对较小。部分病例可能伴随EGFR基因突变,对靶向治疗敏感。
2、腺泡型
腺泡型肺腺癌由类似腺体结构的肿瘤细胞构成,是临床常见的亚型。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结构,可能分泌黏液。腺泡型肺腺癌的恶性程度中等,常见KRAS基因变异。患者可能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中晚期可能发生淋巴或远处转移。
3、乳头型
乳头型肺腺癌的肿瘤细胞形成乳头状结构,表面覆盖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这类亚型侵袭性较强,容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导致早期转移风险增加。部分病例可能合并胸膜侵犯,预后相对贴壁型较差。影像学检查常显示实性结节或肿块。
4、微乳头型
微乳头型肺腺癌由小型乳头状细胞簇构成,不伴有纤维血管轴心。这是具侵袭性的亚型之一,即使肿瘤体积较小也可能发生早期转移。微乳头成分占比越高预后越差,术后复发风险显著增加。该亚型对传统化疗敏感性较低,需密切随访监测。
5、实性型
实性型肺腺癌的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生长,缺乏明显的腺体结构。这类亚型分化程度较低,增殖活跃,常伴随TP53基因突变。实性型肺腺癌进展快,容易发生脑转移和骨转移,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免疫组化检查显示TTF-1和NapsinA阳性可帮助确诊。
肺腺癌患者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或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确诊后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亚型,结合基因检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需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注意空气质量,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应保证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