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妈妈一般可以母乳喂养,但若存在乳头皲裂出血或婴儿口腔黏膜破损等情况时需暂停哺乳。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乳中病毒载量极低且经消化道传播风险极小。
卫生组织及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指出,新生儿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研究显示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哺乳过程中需确保婴儿口腔无溃疡、母亲乳头无破损,哺乳前后清洁双手及乳房皮肤。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反而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
当母亲血清HBV-DNA载量超过一定数值或正在服用替诺福韦酯等抗病毒药物时,需由医生评估哺乳性。若母亲出现乳头出血、乳腺炎或婴儿患有鹅口疮等口腔疾病,应暂停哺乳直至伤口愈合。部分抗病毒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监测婴儿情况。
哺乳期母亲应定期复查肝功能、HBV-DNA定量和乙肝五项指标,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婴儿需完成0-1-6月龄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并在7-12月龄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哺乳期间避免过度疲劳,发现乳汁异常或婴儿拒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