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能会引起脑溢血。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壁损伤,增加脑溢血的发生概率。
高血压是脑溢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当血压持续升高时,脑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可能导致血管壁结构改变,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长期高血压状态下,脑内小动脉可能发生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壁强度降低。在血压突然剧烈波动时,这些病变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形成脑溢血。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脑桥等部位,因为这些区域的血管多为终末动脉,侧支循环较少,对血压变化的调节能力较弱。
少数情况下,即使血压控制良好,也可能因其他因素导致脑溢血。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先天血管异常,可能在正常血压下发生破裂。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会增加自发性脑出血风险。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哌沙班等,也可能在轻微外伤或无诱因情况下引发脑溢血。某些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或淀粉样血管病,可导致血管壁完整性破坏而出血。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日常生活中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