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调整哺乳姿势、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切开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哺乳方式不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可采取热敷按摩缓解症状。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乳房硬结处5-10分钟,配合轻柔打圈按摩帮助疏通乳腺导管。热敷后立即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效果更佳。热敷时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每日可重复进行3-4次,持续2-3天症状未缓解需就医。
2、排空乳汁
保持乳汁通畅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关键措施。增加哺乳频率,每2-3小时哺乳一次,先从患侧开始哺乳。哺乳后可用吸奶器完全排空残余乳汁。夜间也需保持规律排乳,避免乳汁长时间淤积。排乳时注意手法轻柔,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推压,不可暴力挤压。
3、调整哺乳姿势
正确的哺乳姿势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炎。采用摇篮式、橄榄球式等不同姿势哺乳,确保婴儿含接大部分乳晕。哺乳时托起乳房呈C形支撑,避免手指压迫乳腺管。每次哺乳后检查乳头是否有白点或破损,这些都可能阻塞乳腺管开口。哺乳间隙可佩戴透气哺乳文胸减少摩擦。
4、使用抗生素
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用药期间仍要继续哺乳,除非医生特别说明需要暂停。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通常需要7-10天。用药后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复诊。
5、切开引流
形成乳腺脓肿时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在局部麻醉下做小切口排出脓液,术后放置引流条。严重者可能需要静脉抗生素治疗。术后24-48小时可恢复哺乳,需注意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反复发作的乳腺脓肿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乳腺疾病。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可适量食用鲫鱼汤、丝瓜等通乳食物。避免高脂肪饮食和紧身衣物压迫乳房。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乳汁分泌通畅。如出现持续高热、乳房红肿加重或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哺乳前后注意清洁双手和乳头,预防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