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免疫力低下、激素水平异常、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头孢克肟分散片可抑制革兰阴性菌,适用于轻中度感染;左氧氟沙星片对支原体感染有效,但妊娠期禁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针对厌氧菌感染,需配合口服药物使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或过敏反应,须完成全程治疗。
2、中药调理
气血瘀滞型可选用桂枝茯苓胶囊活血化瘀,伴腰酸者加用妇炎康片;湿热下注型适合金刚藤胶囊清热利湿,白带异常时配合妇科千金片。中药需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经期暂停用药。
3、物理治疗
下腹短波透热治疗能促进炎症吸收,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慢性子宫内膜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皮肤轻微灼热感,应避免空腹操作。
4、手术治疗
宫腔粘连患者需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防止再粘连;合并子宫内膜息肉者建议宫腔镜下电切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2周内禁止盆浴,1个月内避免性生活。
5、日常护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缓解疼痛。每日清洗会阴,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饮食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月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游泳和坐浴。
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超声,观察子宫内膜修复情况。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避免频繁宫腔操作,同房时注意清洁卫生。出现发热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复诊,慢性患者建议每半年妇科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