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乳腺导管堵塞等原因引起。
1、生活干预
保持乳汁通畅是基础措施,哺乳后可用吸奶器排空残余乳汁。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乳头摩擦,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饮食需避免高脂肪食物,增加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摄入,如西蓝花、鸡胸肉等。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乳汁。
2、物理治疗
哺乳前热敷患处10-15分钟促进乳汁排出,温度控制在40℃左右。出现红肿热痛时可间隔冷敷,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专业通乳师通过穴位按摩疏通乳腺导管,但需避开急性化脓期。超声波理疗仪可辅助消散局部硬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药物治疗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缓解低热和疼痛,哺乳期需严格遵医嘱。蒲公英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适合非感染型乳腺炎辅助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用于严重细菌感染,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布洛芬缓释胶囊能减轻炎症反应,但胃肠溃疡患者禁用。
4、手术治疗
脓肿形成后需行切开引流术,创口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反复发作的慢性乳腺炎可考虑病变导管切除术,全麻下切除堵塞导管。术后需加压包扎48小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两周内避免患侧哺乳。
5、中医调理
瓜蒌牛蒡汤加减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含柴胡、黄芩等疏肝药材。金黄散外敷能消肿止痛,需避开乳头破损处。针灸选取膻中、乳根等穴位,隔日治疗1次。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每日按压3-5次刺激泌乳反射。艾灸足三里可增强免疫力,每次灸15-20分钟。
哺乳期应建立规律喂养习惯,每2-3小时交替哺乳。发现乳头皲裂及时涂抹羊脂膏,哺乳后暴露乳头促进愈合。体温超过38.5℃或肿块持续增大须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治疗期间保持情绪稳定,焦虑情绪会抑制催乳素分泌。康复后建议定期乳腺超声检查,排除潜在导管结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