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可通过控制血糖、调节血压、改善饮食、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干预。糖尿病肾病通常由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严格监测血糖水平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键。患者需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通常控制在7%以下。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可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注射液适用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者。血糖波动可能加重肾小球高压,需避免低血糖事件发生。
2、调节血压
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能显著减少蛋白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可作为首选,这两类药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血压控制需配合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000毫克以内。
3、改善饮食
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方案,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克/千克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生物价高的蛋白来源,限制红肉摄入。同时保证充足热量供应,避免身体分解自身蛋白。合并水肿者需限制水分摄入,每日液体量控制在尿量加500毫升。
4、药物治疗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片能通过尿糖排泄降低肾小球内压。出现贫血时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高磷血症需服用碳酸镧咀嚼片。所有药物使用均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5、肾脏替代治疗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时需考虑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选择。肾移植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佳治疗方案,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治疗决策需综合评估患者心血管状况及并发症情况。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的运动习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血糖稳定,心理疏导可改善治疗依从性。出现水肿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