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的初期症状主要有乳房胀痛、局部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乳汁排出不畅和低热。乳腺炎多由乳汁淤积或细菌感染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乳腺炎初期常见的症状是乳房胀痛,疼痛多为持续性,可能伴随轻微刺痛感。疼痛通常集中在乳房某一区域,哺乳时疼痛可能加重。乳汁淤积是导致乳房胀痛的主要原因,乳腺导管阻塞会导致乳汁无法顺利排出。患者可通过热敷缓解疼痛,同时配合轻柔按摩帮助乳汁排出。若疼痛持续不缓解,需警惕细菌感染可能。
乳腺炎初期可能出现乳房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红肿区域边界不清,触摸时有明显硬结。红肿多发生在乳汁淤积部位,皮肤表面可能出现橘皮样改变。这种情况提示局部炎症反应已经发生,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有关。患者应保持乳房清洁,避免挤压红肿部位,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
患侧乳房皮肤温度较对侧明显升高是乳腺炎初期的重要表现。触摸时可感觉到局部发热,这与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关。体温升高区域通常与红肿区域一致,范围可能逐渐扩大。哺乳期妇女发现乳房局部发热应提高警惕,建议暂停患侧哺乳,及时排空乳汁,必要时使用退热贴物理降温。
乳腺炎初期患者常感觉乳汁排出困难,哺乳时乳汁流量减少,或仅能挤出少量粘稠乳汁。这种情况多由乳腺导管堵塞引起,淤积的乳汁容易滋生细菌。患者可尝试改变哺乳姿势,让婴儿下巴对准堵塞部位吸吮。若自行处理无效,可寻求专业通乳师帮助,但需注意操作力度,避免加重乳腺损伤。
部分乳腺炎患者初期会出现低热症状,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可能伴随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提示体内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哺乳期妇女出现不明原因低热应检查乳房情况。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降,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乳腺炎初期患者应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衣,避免乳房受压。规律哺乳或排空乳汁,防止乳汁淤积加重。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脂肪食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哺乳期妇女可学习正确哺乳姿势和乳房护理知识,预防乳腺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