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临床表现及病史评估等标准综合判断。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展至晚期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1、肝功能检查
血清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红素升高是肝功能失代偿的典型表现。转氨酶水平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常显著增高。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见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肝实质回声增粗、门静脉增宽等特征。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肝脏形态学变化,如肝叶比例失调、脾脏肿大、侧支循环开放等门脉高压征象。瞬时弹性成像可量化肝硬度值。
3、病理活检
肝穿刺活检是诊断金标准,镜下可见广泛纤维间隔形成及假小叶结构。根据纤维化程度可分为F1-F4四级,F4即肝硬化阶段。活检还能明确病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特征。
4、临床表现
代偿期可无症状,失代偿期出现腹水、黄疸、肝掌、蜘蛛痣等体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是严重并发症。男性可能出现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等内分泌紊乱表现。
5、病史评估
长期饮酒史、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史、代谢综合征病史是重要线索。需排查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少见病因。合并糖尿病、肥胖等因素会加速病情进展。
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清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D,限制钠盐摄入以预防腹水。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每次30分钟。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出现呕血、意识障碍等急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