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辅助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改善微循环等机制发挥作用,常用中药包括罗布麻叶、钩藤、天麻、杜仲、夏枯草等。但中药不能完全替代西药降压治疗,需严格遵医嘱联合使用。
一、罗布麻叶
罗布麻叶具有平肝降压、清热利尿的功效,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其活性成分黄酮苷可扩张外周血管,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常用罗布麻叶片或罗布麻降压胶囊,常与决明子配伍使用。使用期间需监测心率变化,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钩藤
钩藤能息风止痉、降压镇静,对高血压伴头痛眩晕效果显著。所含钩藤碱可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发挥降压作用。常用制剂有钩藤总碱片、复方钩藤片等。需注意该药可能引起轻度消化道反应,孕妇及低血压患者禁用。
三、天麻
天麻擅长平肝潜阳、通络止痛,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脑供血不足。天麻素可改善脑血管微循环,常制成天麻素片或天麻钩藤颗粒。与西药联用时需警惕直立性低血压,服药期间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四、杜仲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作用,适合中老年肾虚型高血压。杜仲皮提取物能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常用杜仲平压片或杜仲降压丸。阴虚火旺者慎用,长期服用需定期检查肝功能。
五、夏枯草
夏枯草可清肝泻火、散结消肿,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有效。其有效成分齐墩果酸能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制剂包括夏枯草口服液、夏枯草胶囊等。脾胃虚弱者应减量使用,避免与寒凉药物同服。
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时,应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中药调理期间仍需规范服用西药降压药,两种药物需间隔2小时服用。若出现面部潮红、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对血压控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