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乏力等。肾小球肾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引起,早期发现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
1、血尿
血尿是肾小球肾炎的常见早期表现,尿液可能呈现洗肉水样或茶色。血尿通常由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导致红细胞漏出引起。患者可能伴有排尿不适感,但部分患者血尿肉眼不可见,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镜下血尿。若持续出现血尿,建议完善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以明确来源。
2、蛋白尿
蛋白尿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严重时可能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会使血液中的蛋白漏入尿液,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即为异常。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能引发低蛋白血症,需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早期发现。
3、水肿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颜面部,晨起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蔓延至下肢。钠水潴留和低蛋白血症是主要诱因,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明显凹陷。患者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3克以内,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助于监测水肿变化。
4、高血压
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高血压症状,与肾脏排水排钠功能下降有关。血压多呈持续性升高,常规降压药物效果可能不佳。建议每日定时测量血压,青年患者突发高血压需优先排查肾脏疾病。
5、乏力
乏力常伴随食欲减退、面色苍白等症状,与贫血、电解质紊乱或毒素蓄积有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引发肾性贫血。患者活动耐量降低,轻微劳动即可出现气促,需通过血常规和肾功能检查评估。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禁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遵医嘱逐步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