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鉴别。主要有发病年龄、起病速度、胰岛素依赖、自身抗体、并发症特点等区别。
1、发病年龄
一型糖尿病多在30岁前发病,常见于儿童青少年阶段,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相关。二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主要与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2、起病速度
一型糖尿病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出现明显三多一少症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二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部分患者通过体检发现高血糖,病程可达数年才出现典型症状。
3、胰岛素依赖
一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外源性胰岛素是维持生命的必需药物。二型糖尿病初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随着病程进展部分患者终也需要胰岛素补充治疗,但并非绝对依赖。
4、自身抗体
一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自身免疫标志物,阳性率达80%以上。二型糖尿病通常不存在这些自身抗体,但可能存在与肥胖相关的炎症因子升高。
5、并发症特点
一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早且进展快,特别是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风险较高。二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更为突出,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且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表现。
日常管理中,两类糖尿病患者均需坚持血糖监测,一型糖尿病要特别注意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和低血糖防范,二型糖尿病需加强体重管理和综合代谢指标控制。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同时保持合理膳食结构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