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需要放疗的情况主要有肿瘤体积较大、淋巴结转移、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风险高、病理类型特殊等。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概率。
1、肿瘤体积较大
当乳腺原发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时,癌细胞扩散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术后放疗可清除可能残留的微小病灶,通常需要照射胸壁和区域淋巴结。放疗前需评估心肺功能,制定个性化照射方案。临床常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技术,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确保治果。
2、淋巴结转移
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需常规接受放疗。若术中检出1-3枚淋巴结转移,需照射锁骨上下区;超过4枚转移时还需包括内乳淋巴结区域。放疗可降低区域复发率,但可能引起上肢淋巴水肿,需配合康复锻炼。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情况。
3、保乳手术后
选择乳房保留手术的患者必须进行全乳放疗,这是保乳治疗的标准组成部分。常规采用全乳照射25-30次,瘤床局部加量5-8次。对于70岁以上低危患者,可考虑省略放疗。放疗期间需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4、局部复发风险高
年轻患者、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等高危因素存在时,即使完成规范手术和化疗,仍需辅助放疗。这类患者可能受益于大分割放疗或部分乳腺加速照射等新技术。治疗前需通过多学科会诊评估复发风险,制定个体化放疗计划。
5、病理类型特殊
炎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等特殊类型具有较强侵袭性,需在化疗后行胸壁和区域淋巴结放疗。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可能采用术前新辅助放疗缩小肿瘤。放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皮肤反应,及时处理放射性皮炎,必要时使用银离子敷料保护创面。
乳腺癌放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适量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治疗区域避免暴晒,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定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可做爬墙运动或使用弹力带训练。完成放疗后仍需每3-6个月复查乳腺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终身随访监测远期并发症。出现持续性咳嗽、胸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排除放射性肺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