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发的疾病,典型表现为子宫增大、痛经、月经量多。但临床中约30%患者早期仅表现为病灶分散或肌层轻微浸润,子宫尚未增大,且月经周期、经量正常,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这类患者因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误以为“无需治疗”。
观察≠放任,需满足两大条件若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可暂不干预:
无临床症状:无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不适;
无生育需求:腺肌症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不孕及流产风险,有生育计划者需提前干预。
观察期需“双管齐下”即使选择观察,也需建立“监测+调理”的防护网:
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妇科超声,监测子宫大小、肌层回声及病灶变化。若子宫体积半年内增大>20%,或出现CA125升高,需警惕病情进展。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减少咖啡、酒精摄入;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有助于缓解盆腔充血。
警惕“沉默的进展”腺肌症具有隐匿性,部分患者可能突然出现月经量骤增、严重贫血或突发剧烈腹痛。因此,即使观察期,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月经量较前增加50%以上,或经期延长至7天以上;
非经期出现点滴出血或性交后出血;
备孕1年以上未成功,需评估子宫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