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疼痛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隐痛,可能向腰背部放射,夜间加重且随体位改变缓解。疼痛特点主要有肿瘤压迫神经、胰管梗阻、腹膜后浸润、合并胰腺炎、转移灶刺激等。

1、肿瘤压迫神经
胰腺癌生长过程中可能压迫腹腔神经丛,导致上腹部深部持续性疼痛。这种疼痛常难以精确定位,伴随灼热感或压迫感,使用常规止痛药效果有限。患者可能出现夜间痛醒,蜷缩体位可部分缓解。临床常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药物控制。
2、胰管梗阻
肿瘤阻塞胰管会导致管内压力增高,引发阵发性绞痛。疼痛多位于中上腹,进食后加重,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胰管扩张还可能诱发胰腺炎,表现为血清淀粉酶升高。治疗需解除梗阻,可采用胰管支架置入术或胆肠吻合术,配合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
3、腹膜后浸润

晚期肿瘤向腹膜后间隙浸润时,疼痛常放射至腰背部,呈束带样分布。患者平卧时疼痛加剧,前倾坐位可减轻,这与肿瘤牵拉腹膜后神经有关。CT检查可见肿瘤包绕血管,此时需联合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
4、合并胰腺炎
约三成胰腺癌患者会并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突发剧烈上腹痛,向肩胛区放射。血清脂肪酶升高超过3倍,影像学显示胰腺水肿。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注射液控制炎症,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低脂饮食。
5、转移灶刺激
肝转移可能引起右季肋区胀痛,骨转移导致固定部位刺痛。脊椎转移压迫神经根时,疼痛沿神经走向放射,可能伴随肢体无力。需根据转移部位选择放疗、唑来膦酸注射液或放射性核素治疗,配合奥施康定片控制爆发痛。
胰腺癌疼痛管理需多模式联合,包括药物镇痛、神经阻滞、放射治疗等。建议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包含发作时间、强度、缓解因素等细节,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日常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胰腺负担,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疼痛急性发作时可尝试热敷上腹部,但禁止自行调整镇痛药剂量,所有治疗需在肿瘤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