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子宫出血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子宫出血。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减少剧烈运动,注意会阴清洁。适当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经期避免生冷辛辣饮食。
2、药物治疗
黄体酮胶囊可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出血,地屈孕酮片能调节子宫内膜生长,氨甲环酸片适用于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短效避孕药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调整月经周期。宫血宁胶囊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3、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功能性出血,可保留子宫。宫腔镜电切术能直接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或息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需预防感染和定期复查。
4、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介入技术栓塞子宫动脉分支,适用于子宫肌瘤或腺肌症引起的难治性出血。术后可能出现下腹疼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多数可自行缓解。该方式能保留子宫但可能影响生育功能。
5、子宫切除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且无生育需求的严重病例,可选择子宫全切术。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开腹手术适用于合并巨大肌瘤或恶性病变者。术后需注意盆底肌锻炼和激素替代治疗。
出现子宫出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治疗期间保持外阴清洁,记录出血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预防贫血。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增强体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随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