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有胀痛的感觉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气压损伤、神经性耳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耵聍取出、压力调节、神经调节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通常与细菌或真菌感染有关,可能因挖耳损伤或污水进入导致。患者会出现耳道红肿、灼热感,伴随黄色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
2、中耳炎
中耳炎多继发于感冒或鼻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积液压迫鼓膜。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可能伴随发热。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鼻腔可喷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水肿。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耵聍栓塞

耵聍腺分泌过多或清理不当会导致耳垢堆积,形成硬块压迫耳道。常见于油性耵聍体质人群,可能引发耳鸣或反射性咳嗽。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由医生用耵聍钩取出,禁止自行挖耳以免损伤鼓膜。
4、气压损伤
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快速气压变化可能使鼓膜内外压力失衡,造成血管扩张性疼痛。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打开咽鼓管平衡压力。若持续胀痛需排除鼓膜穿孔,必要时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改善咽鼓管功能。
5、神经性耳痛
三叉神经或舌咽神经受刺激时会出现放射性耳痛,常见于颞下颌关节紊乱、颈椎病患者。疼痛呈阵发性刺痛,耳部检查无异常。可服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热敷缓解肌肉痉挛。长期疼痛需排查颅内病变。
出现耳部胀痛时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行为,禁用尖锐物品掏耳。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伴随眩晕、面瘫或血性分泌物需立即就诊。日常注意耳部保暖,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塞症状,乘坐交通工具时可佩戴压力调节耳塞预防气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