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通常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从轻到重依次为1期、2期、3期、4期和5期。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情况。
1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毫升每分钟,肾脏功能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微损伤。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仅出现微量蛋白尿或血尿。此时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
2期:肾功能轻度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在60-89毫升每分钟,肾脏已有轻度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或高血压。需要严格管理基础疾病,避免肾毒性药物,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3期:肾功能中度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在30-59毫升每分钟,分为3a期和3b期。患者常见疲劳、食欲减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等并发症。需限制钾磷摄入,补充碳酸氢钠,必要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4期:肾功能重度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在15-29毫升每分钟,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多有明显贫血、水肿、骨痛等症状。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严格控制液体摄入,监测电解质平衡,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5期:终末期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毫升每分钟,需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患者通常存在严重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治疗重点为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选择合适透析方式,管理并发症如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应根据尿量调整。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奶制品。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肾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服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出现水肿、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