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特点:
·痛经逐年加重,非经期也可能剧痛。
·同房痛、排便痛,甚至不孕。真相:子宫内膜“逃逸”到子宫外(如卵巢、盆腔),每次月经期异位病灶出血,引发炎症和粘连,疼痛逐月加剧。治疗关键:轻症用止痛药+短效避孕药;重症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术后药物抑制复发。
典型表现:
·子宫均匀性增大,痛经从月经前持续到经后。
·贫血、腰酸、肛门坠胀感。核心机制: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子宫收缩时病灶缺血缺氧,痛感如刀割。干预手段:
·轻症:曼月乐环(局部释放孕激素)或口服孕三烯酮。
·重症:射频消融或病灶剔除手术(需评估生育需求)。
危险信号:
·疼痛伴随发热、白带脓性、同房痛。
·可能引发输卵管粘连、宫外孕。紧急处理:需抗生素足疗程治疗,延误可能遗留慢性盆腔痛。
1.止痛药无效:吃布洛芬仍无法缓解。
2.非经期疼痛:排卵期、性生活后持续痛。
3.伴随异常出血:经量多如泉涌、经期超10天。
4.晕厥或呕吐:疼痛引发休克症状。
1.记录月经日记:疼痛时间、性质、伴随症状,就诊时提供关键线索。
2.定期妇科检查:
·怀疑内异症:经阴道超声+CA125检测。
·怀疑腺肌症:妇科查体(子宫增大、压痛)。
3.调整生活方式:
·经期忌生冷、久坐,适当热敷下腹。
·长期管理:控制体重(肥胖加重内异症)、规律运动。
痛经≠忍忍就过去!从十几岁的青春期女孩到四十岁的职场女性,异常痛经都可能是疾病的“伪装”。若疼痛让你无法工作、影响生活,请立即就医!转发提醒身边女性,早干预才能远离疾病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