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腿抽筋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缺钙、血液循环不良、受寒刺激、镁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按摩、补充营养素、适度运动、调整睡姿、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激素水平波动
月经期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导致腿部肌肉异常收缩。这种生理性抽筋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可通过局部热敷或轻柔按摩缓解。建议保持下肢保暖,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2、缺钙
经期钙质随经血流失增加,血钙浓度降低易引发肌肉痉挛。长期钙摄入不足者症状更明显。日常可适量增加牛奶、豆腐、芝麻等富钙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补钙制剂。
3、血液循环不良

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多可能导致血管收缩,下肢血液循环受阻。久坐久站会加重症状,表现为小腿肚突发紧绷疼痛。建议每小时活动下肢5-10分钟,睡眠时垫高腿部,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血府逐瘀胶囊改善微循环。
4、受寒刺激
经期女性对寒冷更敏感,低温环境易诱发肌肉强直性收缩。需避免直接接触冷地板或空调直吹,洗澡水温应保持在38-40℃。突发抽筋时可立即用暖水袋热敷,配合服用艾附暖宫丸等温经散寒药物。
5、镁元素缺乏
镁离子参与肌肉放松过程,经期需求量增大。缺镁可能加重抽筋频率,伴随眼皮跳动等体征。可通过食用菠菜、杏仁等补充,或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合并失眠焦虑者,医生可能建议搭配维生素B6片调节神经功能。
经期腿抽筋多数属于生理现象,建议每日饮用300-500毫升温豆浆补充植物雌激素,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选择瑜伽等温和运动改善血液循环,睡眠时穿长袜保暖。若抽筋反复发作或伴随月经量异常,需及时就诊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因素。记录抽筋发生时间与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