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报告单异常需结合具体指标综合分析,常见异常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肝炎、脂肪肝、药物损伤、胆道梗阻或代谢性疾病有关,建议携带完整报告至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

1、转氨酶升高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轻度升高可能与熬夜、饮酒或剧烈运动有关,需复查确认。持续升高需排查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伴随乏力、食欲减退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或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
2、胆红素异常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反映胆红素代谢障碍。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或遗传性吉尔伯特综合征,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管结石、胰头癌等胆道梗阻。伴随皮肤黄染、尿液发黄时,需通过腹部超声或MRCP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行ERCP治疗。
3、蛋白指标异常

白蛋白降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减退,长期偏低可能提示肝硬化或营养不良。球蛋白升高可能与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白球比例倒置是肝硬化典型表现,需结合血小板计数和腹部影像学评估。可适量补充乳清蛋白粉,但需限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4、GGT和ALP升高
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胆汁淤积。长期饮酒者GGT升高明显,ALP显著增高需排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或骨代谢疾病。伴随皮肤瘙痒时,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或考来烯胺散,同时需戒酒并控制每日脂肪摄入量。
5、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是肝功能失代偿的重要指标。急性肝损伤时可能出现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慢性肝病者需定期监测。避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出现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时应及时就医。
肝功能异常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饮食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胸肉,避免腌制和烧烤类食品。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乙肝患者需加测HBV-DNA。出现腹胀、下肢水肿等表现时,应立即进行胃镜和肝弹性检测评估病情进展。